1982年沈阳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7.63%(数据来自《沈阳市1982年人口普查年鉴》),但去年末的统计数字,沈阳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34万人,占比30.6%。
2024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2%,而作为“共和国长子”的沈阳遥遥领先全国,早早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更大的挑战来自老龄化的“加速度”,一边是老年人口基数的快速放大,一边是年轻人口因就业机会向经济活跃区域外流,沈阳还在加速“变老”。
去年沈阳获评国家基础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市政府便构建起居家、社区、机构三大体系相协调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何以让这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务实、高效地运转起来?2025年6月18日,由沈阳市民政局、东软集团、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沈阳盛京金控投资集团联手打造的“盛情康养”沈阳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正式上线日,沈阳“盛情康养”正式上线 图源:互联网
这背后也是东软睿新科技集团(,自去年创新打造 “教医养康旅”一体化生态战略后,助力“盛情康养”平台上线的又一动作。值得注意的是,“盛情康养”平台的运营公司——沈阳盛情康养产业有限公司,也是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投资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分别由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执行董事、CEO、总裁温涛与东软睿新科技集团副总裁王星辉担当。
如此看来,这个政企协同、技术支撑、市场联动、社会参与的“盛情康养”平台,是真的有点内容。
“平台”,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虚词。五花八门的“健康码”时代并未远去,康养产业作为银发经济的核心产业,各种利益主体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平台”来挖掘康养产业的主体需求。
然而,横向的管理部门与纵向的服务机构往往各自为阵,甚至小到街道社区都得弄出个独立的养老服务平台来。可现实中很少有比较成功的平台案例。
这个平台既是政府对城市养老的“智理”平台,发挥督导、监管作用,确保全市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平台,通过数据辅助决策,激发银发经济活力。跳出养老谈养老,如何提升城市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人口回流,对于沈阳这个重度老龄化城市亦是非常现实的命题。而“盛情康养”也是通过扩大养老市场带动就业的平台。
同时,这个极具生态价值的城市平台又能通过养老供需两侧各种商业要素的融合,进而实现养老事业的可持续成长目标。
就需求侧而言,家庭终端接入“盛情康养”平台等于拥有了一个AI私人健康管家。一旦老年人突发摔倒等意外情况,实时监控就会向社区发出报警,社区则根据情况调动以15分钟为响应半径的服务机构资源。
再看供给侧,“盛情康养”平台为沈阳市居民提供涵盖医疗到家、助餐助浴等30多项养老和护理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汇聚了养老产品和服务机构700多家。“医养护一体化”会提升终端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这也为医疗、养老、护理等服务机构打开了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赋能方式实现信息服务体系与养老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用数据驱动人力、资本和服务的多效流通,助力沈阳市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养老城市的标杆。”王星辉说。
“未来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和谐共生、持续繁荣、充满活力的养老生态。”在6月20日沈阳举行的首届东北亚国际银发经济博览会上,东软睿新科技集团执行董事、CEO、总裁温涛抛出的话题引发了业界共鸣。
眼下,中国超3亿人口的老年群体所形成的养老及相关产业,相对应的是7万亿元左右的银发经济规模,在2035年预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
只有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起来,养老产业才能形成持续繁荣的生态环境。道理不难理解,但现实的问题就摆在那里。政府端,各个管理条线上的数据孤岛林立,资源分配不均,叠加带不动的养老投资和支付压力;家庭端,日益多元、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增长迅速,服务供给却跟不上。居家护理为主的养老模式,家庭照护负担沉重。
服务端,社区养老服务碎片化,且供需匹配难,应急响应弱等障碍突出;产业端,市场需求模糊不清,产品同质、供给单一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链接政府、家庭、服务机构与产业企业等多元主体,汇聚成一池能够流转起来的活水?
具体到“盛情康养”平台,运营思路也豁然打开。南宫28官方网站平台上,医护康养乃至教育、电商、金融等各种业态之间建立起数据链接并整合为一个服务生态,所产生的运营数据又能“3D打印”出每一个终端用户的数字画像。有了精细完整的用户数字画像,“赋能”便不会沦为空谈。数字链接使得老年人对未来有了更多期许和实现途径,也帮助政府更清晰地了解银发经济的运行状态。
更多家庭终端与政府端的需求反馈,又会“反哺”整个服务生态的不断壮大,如此的正向循环,就实现了城市养老生态的共生与繁荣。
高质量养老实际上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大命题。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城市,虽然政府财政支出已更多向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倾斜,但老年人口基数与增速依旧给政府支出带来巨大的压力。
进度条加速快进的沈阳,是整个国家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的预演和缩影。而全社会面临的养老挑战,不仅需要新基建工程,还要从“道”的层面找到解决方案。
“中国老年群体不仅数量庞大且患病率高,平均带病生存期长达8.7年,南宫28官方网站而漫长的带病期对社会资源和家庭支出的消耗是巨大的。”基于这一特征,温涛认为“防老”是解决未来养老负担的关键起点。
要如何“防老”呢?通俗地讲,防老就是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尽量不得大病,就是降低带病养老的时间。
人的衰老是自然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理、心理、认知、社交、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除了医疗照护的基础保障外,还需要多维度的系统干预,来延缓人的衰老过程。而从负责运营“盛情康养”智慧养老平台的东软睿新科技集团身上,我们就能观察到“防老”系统工程较为完整的样貌。
为了把握银发经济的机遇,2024年东软睿新科技集团实施了由单一的教育服务提供者转型为“教医养康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战略调整。
在投资收购医院、养老机构以及康旅资产的同时,东软睿新科技集团迅速构建包括教育科技、医养服务、健康科技、产业服务以及康旅服务五大业务体系。
东软凤凰学院的老年教育资源及东软云舍酒店的康养资源,为“教医养康旅”的蓝图提供了现实基础,现在又为“盛情康养”平台注入了丰富的资源要素。
可以预见,“沈阳经验”对于全社会的养老破题,也将带来极为重要的探索价值。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