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智慧养老行业正逐渐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养老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智慧养老行业正逐渐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智慧养老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慧养老行业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然而,智慧养老行业仍面临技术产品供给不足、融合应用不够、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创新,推动智慧养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养老服务生态,智慧养老行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智慧养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研普华产业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已增长至6万亿元以上,其中居家智能养老模式下的市场规模占比达52.9%,社区智能养老和机构智能养老所占的市场规模比例分别为26.5%和20.6%。
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其加快发展。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场景中的应用。
自2011年起,我国逐步出台了智慧养老相关政策,标志着养老领域向智能化、科技化方向转型。进入“十四五”规划时期,国家更是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将其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策略。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养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穿戴设备、健康管理类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家庭机器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增长至934.7亿元,成为智慧养老行业最主要的细分产品服务市场。此外,医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养老设备的购买需求也在加速增长。
智慧养老产业链上游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研发与硬件设备的供应;中游则聚焦于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健康管理、辅助器具、监护设备等多个领域;下游则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样化需求市场。
从我国智能养老设备产业链企业区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发达地区是我国智能养老设备企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外,安徽、浙江、辽宁等地同样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智能养老设备企业。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老年人需求的异质性给产品研发带来更高要求。例如,日本的养老产品虽然多为“小作坊”生产,但由于针对性很强,适合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因此发展较好。中国的智慧养老产品也需要注重“小而美”,以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特定需求。
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智慧养老市场的规模将持续扩大。
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等领域扩展到居家安全、远程健康监测、综合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同时,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进程加速,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友好、便捷的服务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多创新技术将应用于智慧养老行业。例如,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养老服务。同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机器人是智慧养老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围绕“智能康养数据平台支持”,智能机器人能够逐步提供“卧床护理→辅助站立→智能助行→居家康复”整体解决方案。从康复机器人到护理机器人,再到陪伴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几乎可以实现全场景应用。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南宫28官网智慧养老服务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智慧养老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例如,老年人居家用药指导、慢病管理、健康保健、疼痛管理、睡眠监测、视听觉改善等,以及与老年人居家环境有关的“智慧化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都是具有市场潜力的领域。
此外,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化也将是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智慧养老服务将逐渐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普及,使更多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智慧养老行业将与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形成跨界合作、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共享的养老服务生态。跨界融合将为智慧养老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智慧养老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精神慰藉。未来,随着产业生态化的不断深入,智慧养老行业将形成更加开放、共享的养老服务生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养老服务。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行业的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资格审核,提升智慧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例如,针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不一的问题,政府可以牵头组织协会、院校、企业共同制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及应用场景标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或鼓励方式促成街道或社区与企业签约,扶持一批智慧养老试点、示范项目,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落地应用。
尽管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但仍存在技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一些智慧监控和照护的设备在技术上未能达到实际效果,包括老人跌倒的预警准确率、应急响应速度等功能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的研发部门需要与养老机构开展各类合作,通过产品的不断试用或应用让产品性能实现“螺旋升级”,使产品技术更加成熟。
智慧养老领域仍然面临服务企业与产品企业融合不够、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机构融合不够、养老事业和银发产业融合不够、智慧化平台与落地应用场景融合不够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智慧养老企业研发生产、推广、资金及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智慧养老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应用。同时,智慧养老企业也需要加强与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养老服务生态。
智慧养老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包括基础数据支撑不足、产业化生产能力不足、体系化协作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市场推广和交易达成带来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强智慧养老行业的基础研发支持,联合多学科、多企业攻关,提升养老产品的通用性、适老化和用户体验。同时,推动智慧养老产品的产业化生产,降低新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如需了解更多智慧养老行业报告详情可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