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银发浪潮”汹涌而来,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传统养老模式在这一浪潮下逐渐显露局限,而信息化养老作为新兴模式,正展现独特优势。记者于近日走进杭州闸弄口街道怡福养老服务中心,了解信息化养老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闸弄口社区是高度老龄化居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近40%,其中97%以上选择居家养老。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智慧居家养老负责人潘永富表示:“怎样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安全保障、健康服务和精神文化支持等问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利用智慧养老服务释放数字技术红利,确保技术成果普惠不同年龄群体。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响应政策,率先试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携手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杭州索颐康养有限公司,在养老服务中心建起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平台(总驾驶舱),并向老人免费发放“医鸽健康手表”。
通过“智能设备+互联网+线下服务”方式,打造健康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老人进行实时看护。
“在我们的设计理念里,手表的使用方其实不是老人,而是他的子女。”潘永富介绍,“对老人来说,他只负责戴,其他的一切是子女通过手机进行操作的。”手表不仅能监测心率、血压、血氧、体温等多项生命体征,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平台还有工作人员24小时在后台监测,专业医生分析数据,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
此外,手表的跌倒报警、一键SOS功能,能在老人发生意外时,及时通知老人亲属、紧急联系人。南宫28官网若5分钟内家属无响应,则15分钟内安排服务人员上门救助,切实保障老人安全。
科技赋能下的智慧养老模式,正通过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改变生活。“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潘永富强调。打破传统养老院的围墙限制,让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到优质、便捷、全面的养老服务,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落实政策中对多样化养老服务的要求,养老服务中心积极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鼓励社区和家政、互联网平台企业等上门提供老年助餐、助浴、助洁等多样化服务,同时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满足居家照护需求。
潘永富介绍,目前针对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养老服务中心推出陪诊服务,守护老人温暖就医“最后一公里”。“我们的陪诊队伍由903医院的护士组成,都是经过培训、精挑细选的。她们熟悉医院布局和就医流程,能快速帮患者解决问题。”挂号、预约检查等曾经让老人感到烦恼的一系列繁琐的就医流程,陪诊服务都能一一解决,尽显对老人的关怀。
除陪诊服务外,社区还深入了解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健康状况,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养服务套餐。比如,对于喜欢读书写字且行动较为便利的老人,平台会推荐文化交流活动、书法绘画课程等;而对于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更多护理的老人,则会安排日间照料服务。
前不久,浙江省老龄产业协会开展的“银龄乐享∙健康同行”公益健康课堂进村驻社活动首堂公益健康课程,就在杭州市闸弄口街道怡福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银龄乐享∙健康同行”公益健康课堂进村驻社活动,由省老龄产业协会健康服务专业委员会具体实施,计划全年走进省内1000个以上的乡村和社区,开讲不少于1万场的公益健康课程,直接服务老年人30万人次以上,公益健康课堂重点普及科学养生、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应急救护等知识,力争使参与者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60%以上。后续将建立100个以上公益健康服务示范点,形成可持续的基层健康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