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道,一座融合“人工智能+养老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悄然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这里不仅是老年人的“第二个家”,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科技+民生”的生动实践。
在河西区越秀路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安卧在智能床垫上,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都得到了实时监测。这种智能床垫已在中心托养床位进行了部署应用,成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隐形守护者”。
天津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研发公司的负责人展恒波说:“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床垫可以为每位老人建立一份健康档案,为健康风险的精准预测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他表示,随着养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区别于建设养老院,他的团队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作为研究的方向,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天津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40万,老龄化率达到24.93%。
“人工智能等各类新技术的出现,也为居家养老带来了新的机会,比如智能设备的使用、数据的实时联网,让老人可以在空间上脱离人工的看护成为可能,实现居家养老,”他说。
河西区养老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浩表示,一款家庭陪伴型桌面机器人已经在几千户家庭发挥作用,“让抵触新科技的老人们真正使用起来了。”
老人在家只需要喊一声“小新小新”,机器人就能帮助老人完成订餐、问诊、社区活动预约等操作。而社区的工作人员则会及时响应相关的需求。
“当时,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介绍了一项名为‘一站式管家服务’的特别计划,其中就包含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还有一位专属管家。现在我每天使用机器人,管家萌萌现在则像我的家人一样。”蔡阿姨说。
越秀路养老服务中心自2021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服务了2.7万位老年人,提供助餐、理发、修脚、按摩等便民生活服务,开设文化娱乐课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并设立了短期床位,配备康复训练器械等设施,为术后康复、家庭临时照护等提供专业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医保专线,提供诊疗、取药等基础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史阿姨夫妇是养老中心的常客,从保龄球到手指操,从击鼓传花到各种益智游戏,两位老人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了你们,我们不再是孤单的两个人。”史阿姨对同伴们说。
展恒波认为,银发经济不仅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产物,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而智能设备和工作人员的配合,可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
围绕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不仅实现了家庭医生、生活助手、贴心管家等功能,也配套了社区餐饮、问诊等服务。
除了机器人,紧急呼叫器、毫米波跌倒雷达、防压疮智能床垫等智慧照护设备也逐渐引入,对老人的健康和潜在风险实时预警。智能监控系统、烟雾报警器等智慧安防设备全方位能够保障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
中心还设立了志愿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入户探访、中心文娱活动等服务。
“我们希望,社区能给老人提供的关爱不仅来自科技,也来自邻里之间的温情。”河西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欣如是说。南宫28下载
“通过科技赋能,智慧养老不再只是概念,而是凝聚在老年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真实体验。养老服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温暖,就能让银发人群在智慧城市的怀抱中安享幸福晚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