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李金金 通讯员 顾杨乐)“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我现在的生活比退休前还要充实!”在江北新区的顶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或是拉着家常,或是唱歌跳舞,各有所爱、各得其乐。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近日,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江苏省现代康养产业研究院公布2024年度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江北新区两个案例上榜。
信息技术与智慧养老服务的融合,正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关键。在江北新区,“互联网+养老”正在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养老服务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型。
江北新区沿江街道通过构建三级服务平台,实现了对43户“行动不便、高龄独居、家庭困难”老人的全方位服务。社区通过安装一键式智能呼叫设备,依托专业机构智慧探访关爱系统,提供线上电话探访、语音广播、用药提醒等亲情化智能关爱服务,形成“定期关爱、常态监测、主动呼叫”的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守护”。通过该平台,街道把养老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养老服务。
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将智慧养老服务功能移植到智能手环上,“这个手环在使用上很方便,绿色接听键可以打家人的电话,SOS键可以打给社区网格员。”王亚青奶奶按下按键5秒后,一旁网格员的手机很快响起。此外,大厂街道通过养老服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信用+养老服务”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优化服务质量;顶山街道将“网格+智慧养老”作为重点,试点安装智能马桶、天翼看家等智慧化的设备,实现对老人的常态化关怀……
“开饭了,开饭了!”在扬子第四社区内的养老服务中心,陆爷爷正和街坊邻居共进午餐,南宫28娱乐平台一边享用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欢声笑语不亦乐乎。
近年来,江北新区积极响应老年人“买菜难、做饭难”的问题,大力推进银发助餐点建设,将“食堂”开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助餐服务,既支持有慢性病的老人定制菜单,又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截至目前,新区已建成72个社区银发助餐点,服务覆盖全区7个街道,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饭”。
养老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饮食,更涵盖健康、医疗、社会参与等多个维度。在新区,家庭医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并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社区定期组织上门体检,三甲医院随时待命,小区门口的义诊活动更是由鼓楼医院的专家亲自坐诊。“现在走几步路就能拿药、复诊,还能享受专家问诊服务。”家住新华四村的高师傅说。
构建养老服务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江北新区整合现有养老、医疗、社会等公共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推动养老服务向社会、家庭下沉延伸,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五年前进学校的时候,还真没想到能和这么多的老年人成为好朋友。”殷晓倩来到普斯康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一名护理员已有两年多时间,一开始面对老人时手足无措的她,如今已经熟练掌握老人健康管理、保健照护等相关知识和实操技能。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新区注重养老人才培训,每年度开展护理员培训约200人,开展养老组织负责人轮训,组织护理员技能大赛、最美养老人评选、优秀养老志愿者评选等活动,以人才培育带动养老产业发展。此外,通过政校合作、产教融合,新区正在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为养老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为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吸引和激励着更多人加入养老服务行业。数据显示,江北新区养老服务互助时间平台已完善90个服务点、1个夕阳智库总库和7个夕阳智库分库,累计注册志愿者并通过审核4000余人,注册服务对象并通过审核17000余人,服务人数7万余人次,积极开展区、街道级基层站点工作人员培训20余场。
下一步,南京江北新区将以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引领,不断完善分层分类、多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加强科技智慧养老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幸福晚年。